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校招生简章 - 2012年招生简章 - 正文

北方工业大学学校概况

来源:2exam.com 2012-5-1 11:28:34

北方工业大学学校概况

 

北方工业大学地处北京西部城区,毗邻CRD中心区,东接五环,北近西山,交通便利,环境宜人。学校创建于1946年,1985年启用现名,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1998年后,学校由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目前,学校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在校生规模12000人左右,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学生3000余人。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区招生,每年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省区录取的考生成绩均超过当地重点本科分数线,2011年全校理工专业实际录取新生总平均分,已高于全国平均重点线20分。目前,全国多数省区已安排我校进入当地重点本科批次招生,2012年,我校(非艺术类)招生计划中,重点本科批次安排比例:北京85.9%,全国86.4%。

2012年,我校共有30个理工类本科专业安排在北京地区招生,共计1228人,其中一本招生计划1148人,二本招生计划80人。有6个文史类本科专业在北京地区二本招生,共计110人。同时,针对北京地区一本招生,我校将预留各专业不少于30%的招生计划,用于平行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录取。

学校现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艺术学院、理学院等7个本科教学学院,设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学、数字媒体艺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景观建筑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日语、法学、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广告学、动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信息安全、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34个本科专业。2012年共有32个本科专业(除上述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外)面向全国招生。其中,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本科专业。

学校在以下19个一级学科领域具备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法学、工商管理、土木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统计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设计学,涵盖工学、力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覆盖50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校还在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和工业设计9个工程领域招收工程专业硕士,并设有法律硕士、工商管理(MBA)硕士专业学位点,同时学校拥有同等学力研究生培养资格以及3个二学位点。另外,我校2010年获得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目前已累计推荐67名学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校突出“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方针,遵循“内修品质,外树形象,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全面实行弹性学分制管理已有10余年,努力营造创新精神培育环境,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实行了按课程注册管理,放宽学生转专业条件并允许辅修任何本科专业、分阶段完成学业、选择3-8年毕业等等。几年来,共有千余名学生受益于学分制管理改革,或转专业、或提前毕业、或完成辅修专业课程学习、或分阶段完成学业等。

我校毕业生既具备扎实专业功底又有较高综合素质,以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踏实肯干、好学上进,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就业率连年稳定在95%左右。每年有1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多数被重点大学和知名科研院所录取。

学校高度重视外语教育,设施完备,教学经验丰富,并积极开展与美、日、英、德、韩、法、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30多所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每年均向欧美日等国的大学派送交流学生,仅2011年就派送了180余名学生赴国外友好院校交流学习或参加联合培养;同时还接收了190余名长期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并接待了国外友好院校210余名师生来校访问、讲学、学术交流、短期学习或交流等。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连年提高,自2000年以来,一次通过率始终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特别是2010年,我校学生成绩突出,首次通过率为74.54%,超出北京市平均通过率15个百分点,达到近十年来最高,在北京市属本科院校(非艺体类)中,我校通过率排名第二,在以工科为主的市属院校中通过率排名第一。

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发明竞赛、北京地区大学生数学竞赛(甲、乙组)、北京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全国及北京市各类重大竞赛中,成绩显著,硕果累累。近5年来共有2400余人次分别获得了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

体育竞赛成绩优异。自1998年以来,校大学生棒、垒球队7次获全国冠军、数次亚军,十余次获北京市冠军,曾代表学校出访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校垒球队、男子篮球队、男子排球队、女子乒乓球队均多次获国家及北京市高校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学校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主席单位,棒球、垒球运动项目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

学生活动丰富多彩。自1986年我校举办了第一届大学生艺术节以来,我校大学生艺术节、科学节、文化节和体育节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形成了以“四大节”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加强了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四大节活动主要以我校学生自创、自办的活动为主,同时邀请高水平、有影响力的专业团体参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多方关心学生生活。采取多种奖励形式奖励在德智体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教育工作,学校奖助学金覆盖面达到60%。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教职工近千人,教师中的高级职称比例为46%。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40%, 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达到100%,三项比例均高于全国重点大学平均水平。另外,学校还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级教学名师6名,市级高层次人才5名,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1名,北京市百千万人才3名,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名,以及市级创新团队13个,市级创新人才12人,市级科技新星7人,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81人等。

近年来,我校教师承担了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在内的国家和北京市重大和重点项目,完成了1000余项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有70多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获国家专利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出版专著或译著22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我校科研经费与发表论文数在北京市属高校中位于前列。2011年科研经费总量在2010年实现1亿元历史突破的基础上,又增长20%,达到12125万元,其中横向经费9832万元,纵向经费1858万元。

学校现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6个。学校在现场总线技术、智能控制及装置的研究开发、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糊控制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多媒体信息隐藏与伪装、高频电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均处于领先地位。另外,我校还是国家电动车协会秘书长单位、国家冷弯成型协会挂靠单位。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同时还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在院校。另外,学校还具有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0门,北京市级精品教材21部,等等。

学校一贯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投入。学校空调教室、多媒体教室及语音教室座位比例、学生公寓生均住宿面积和计算机校园网建设水平,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学校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北京市第一所“文明校园”,并多次获得“北京市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学校学生服务楼正式开工,学生十公寓完成立项,第三实验楼、学生十一公寓2个项目完成申报,游泳池加层改造工程已形成初步设计。上述项目的总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超过“十一五”期间学校基建总量。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最近更新 |
    闽ICP备06019773号